充填模式(Filling Pattern)是熔膠在輸送系統(tǒng)與模穴內(nèi),隨著時間而變化的流動情形,如圖4-13所示。充填模式對于塑件品質(zhì)有決定性的影響,理想的充填模式是在整個制程中,熔膠以一固定熔膠波前速度(melt front velocity, MFV)同時到達模穴內(nèi)的每一角落;否則,模穴內(nèi)先填飽的區(qū)域會因過度充填而溢料。以變化之熔膠波前速度充填模穴,將導致分子鏈或纖維配向性的改變。
熔膠波前速度與熔膠波前面積
熔膠波前的前進速度簡稱為MFV,推進熔膠波前的剖面面積簡稱為 MFA,MFA可以取熔膠波前橫向長度乘上塑件肉厚而得到,或是取流道剖面面積,或者視情況需要而取兩者之和。在任何時間,
容積流動率 = 熔膠波前速度(MFV) × 熔膠波前面積(MFA)
對于形狀復雜的塑件,使用固定的螺桿速率并不能保證有固定的熔膠波前速度。當模穴剖面面積發(fā)生變化,縱使射出機維持了固定的射出速度,變化之熔膠波前速度仍可能先填飽模穴的部份區(qū)域。圖 4-14 顯示在鑲埋件(insert)周圍熔膠波前速度增加,使鑲埋件兩側(cè)產(chǎn)生高壓力和高配向性,造成塑件潛在的不均勻收縮和翹曲。
熔膠波前速度(MFV)和熔膠波前面積(MFA)。MFV之差異會
使得塑料分子(以點表示)以不同方式伸展,導致分子與纖維
配向性的差異,造成收縮量差異或翹曲。
在射出成形的充填階段,塑料材料的分子鏈或是填充料會依照剪應力之作用而發(fā)生配向。由于模溫通常比較低,在表面附近的配向性幾乎瞬間即凝固。分子鏈和纖維的配向性取決于熔膠之流體動力學和纖維伸展的方向性。在熔膠波前處,由于剪切流動和拉伸流動的組合,不斷強迫熔膠從肉厚中心層流向模壁,造成噴泉流效應(fountain flow effect),此效應對塑件表層的分子鏈/纖維配向性的影響甚巨。請參閱圖4-15之說明。
圖4-15 塑件表層與中心層之纖維配向性
塑件成形之MFV愈高,其表面壓力愈高,分子鏈配向性的程度也愈高。充填時的MFV差異會使得塑件內(nèi)的配向性差異,導致收縮不同而翹曲,所以充填時應盡量維持固定的MFV,使整個塑件有均勻的分子鏈配向性。
MFV和MFA是流動平衡的重要設計參數(shù)。不平衡流動的MFA會有突然的變化,當部分的模穴角落已經(jīng)充飽,部分的熔膠仍在流動。對于任何復雜的幾何形狀,應該將模穴內(nèi)的MFA變化z小化,以決定較佳的澆口位置。流動平衡時,熔膠波前面積有z小的變化,如圖 4-16所示。
MFA變化導致的平衡與不平衡流動;及(b)其對應的充填模式。